“它給了我一個新世界。”7月18日,說到這份工作給他帶來了怎樣的改變時,管道局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中衛—吉安)中衛—棗陽段站場工程1標段靈臺壓氣站的技術員張建飛這樣回答。
張建飛的老家甘肅省會寧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這里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2015年,去吉林讀大學是張建飛人生中第一次走出會寧縣,看到山外面的世界。然而,大學畢業后,他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上大學時申請的助學貸款無法償還,這讓他倍感壓力。
2020年的一天,村里發放的一份紅頭文件改變了他的命運。這份紅頭文件是管道局作為國有企業,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人才振興政策而推出的具體舉措。它像一把鑰匙,為張建飛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我可以到國企工作了,真是難以置信,像做夢一樣!”張建飛無比激動地說。
2020年6月,張建飛成為管道一公司的一員。他用認真工作來回報管道局的培養之恩,先后拿下了建筑施工企業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資格證等一系列認證,去年還通過了技術員職稱評審,現在能承擔安全員、質量員、勞資員、資料員、數字化PIM平臺數據錄入和辦公室等相關工作。
“建飛悟性高、責任心強,是項目上的‘多面手’。”說起張建飛,管道局西氣東輸三線中段(中衛一吉安)中衛一棗陽段站場工程1標段項目副經理李旭東連連稱贊,“我們一定好好培養,讓這棵小樹成長為棟梁之材。”
“我師傅吳迪不僅教會了我很多技能,還讓我比以前更開朗了。來管道一公司工作的第一年,我就還清了上大學的助學貸款。”言語間,張建飛的眼里閃著別樣的光。在他的努力下,家里蓋了新房,添置了新家電。今年春節,他還帶著家人到縣城看了煙花。“弟弟第一次住賓館時的興奮勁,我現在還記得。”他說。
每每說起這些,張建飛的嘴角總是帶著笑意:“我覺得我現在挺好的,靠自己的勞動活出了想要的樣子!”
在管道局,像張建飛這樣來自脫貧地區的員工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近6年來,管道局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加大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力度,累計培養500多名技術人才。通過技能幫扶,他們走進項目施工一線,有的已成為項目上的中堅力量。
標簽:
相關資訊